导语: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习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足。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礼仪也是个人、企业,乃至国家形象塑造,最直接的体现每个个体或组织都通过自己的形象让他人认识和接纳自己,而周围的个体或组织也会通过这种形象对他们做出认可或者不认可的判断。塑造良好的形象,不仅能彰显个人的形象力,也是塑造行业或组织整体形象的重要基础。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一个人对礼仪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可以看出他的文明程度和教养程度。今天白豆芽就开始和大家陆续分享礼仪系列,今天主要分享的是出国旅游禁忌和小费知识。
消灭中国游客七种陋习
一些中国游客在海外最易显露的七种陋习为:
一脏:一些内地游客缺乏公德心,不注意公共卫生,所到之处留下满地垃圾。
二吵:一些游客在飞机上、车船上、餐厅,甚至在酒店大开着房门,毫无顾忌地大声喧哗。
三抢:在航班上时常看到游客争抢行李箱空位。有的还任意摆放行李,堵塞通道,影响后来者。
四粗:在一些游客身上,看不到对他人起码的尊重及礼仪。如问完路没有一句“谢谢”就扬长而去。
五俗:一些中国游客将家乡习以为常但难与国际接轨的行为举止带出国门,比如在豪华酒楼赴宴,竟脱了鞋赤脚搁在椅子上,或盘腿而坐。
六窘:衣着不整为不雅,衣着光鲜却举止不适当,同样令人尴尬。如有的人西装革履蹲在街头,有些人身穿睡衣在入住酒店的房间串门,引起其他旅客误解。
七泼:一些游客在海外遇到纠纷的时候,显得火气特别大,碰到不顺心的事,不是粗言恶语就是拳脚相加。
出国旅游怎么给小费
许多国家均流行有顾客向服务人员付小费的习俗。小费,含有一定的礼节性,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着顾客对服务人员的爱护与尊重。相传,”付小费”之风源于18世纪的伦敦,当时,有些酒店的餐桌上摆着写有”保证服务迅速”的碗。当顾客将零钱投入碗中后,必得到服务员迅速而周到的服务,久而久之,遂形成”小费”之风。
由于各国各地各行业小费的数额没有统一规定,所以顾客宜入境随俗,酌情而付。 在日本,当进人饭店大门时,顾客可向女招待员付一些小费,而对于其他人员可不必付。
在泰国,顾客所付的小费,无论多少,都是需要的。
在新加坡,付小费是被禁止的,如若付小费,则会被认为服务质量差。
瑞士的饭店餐馆,不公开收取小费,而司机则可按明文规定收取车费 10%小费。
在法国,付小费是公开的,服务性的行业可收不低于价款10%的小费,财政税收也将小费计入。
在意大利,收小费属于”犹抱琵琶半掩面”的半公开现象。当遇到”拒收”的”示意”时,你最好是乘送账单之机递上小费。
在北非及中东地区,收取小费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许多从事服务性活动的老人与孩子,小费是其全部收入。如遇顾客忘却付小费,他们会追上去索取的。
在美国,小费现象是极普通而自然的礼节性行为。
墨西哥人将付小费与收小费视为一种感谢与感激的行为。
小费之风,日趋流行于越来越多的国家。但有些国家禁行小费,许多官方服务人员遂在私下进行收费或收礼,以免有损于”文明”。这种私下收费或收礼,其价值往往高于公开的小费。
“做人先学礼”,礼仪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礼仪既是个人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于个人的需求,它反映了我们的个人素养和真实生活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职业发展和人际关系。英国哲学家洛克说:“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敬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可见,礼仪一旦养成,它所呈现的价值不可估量,对我们来说也至关重要。
原创文章,作者:baidouy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aidouya.com/20200416-9699.html